冷卻池的設計一般均以物理模型試驗方法來估算冷卻池的水力、熱力特性和確定合理的工程方案布置。電力部門在試驗室和原型條件下,進行試驗研究工作,建立了較符合當地實際情況的計算資料。模型試驗的目的為:1、確定冷卻池在一定工程條件下的最大散熱能力。2、選擇排、取水口的最優工程布置。3、計算多年月平均取水水溫。
濕空氣中的相對濕度、含濕量X、含熱量i和溫度tθ是4項重要的熱力學參數,其計算工作量大而且繁瑣,除試驗或實測得到之外,為計算方便,把、X、i、t4項的相互關系繪制成圖5-5,利用圖5-5,可根據已知的兩項熱力學參數,就可直接查出另兩項,簡化了計算工作。如何應用圖5-5,以圖5-6來加以說明,按圖5-6所示,已知溫度tp和相對濕度=0、6,按tp點垂直向上與=0、6曲線交于P點,由P點水平向右移動得含濕量Xp;由P點與i線平行向左上角移動,得熱焓ip。焓濕圖是冷卻塔熱力計算的基本圖表,從焓濕圖分析可以得出下列關系。1、當溫度t不變時,如圖5-6中BtB線所示,熱焓i和相對濕度均隨含濕量X的增減而增減,當相對濕度=1的最大值時,則X與i在該溫度下也均達到最大值,這時XB及tB分別稱為飽和含濕量和飽和溫度。2、當X為常數時,如圖5-6中的BXB線所示,i隨著t的增減而增減,而隨著t的降低而增加即t增加減小,當t降到=1的時候,空氣達到飽和,即達到露點。這時的t為最小值。這就是前面講到的,在一定溫度下,原來沒有達到飽和的空氣即Pq沒有達到P″q,當溫度下降到某一值時達到了飽和,使=1,Pq=P″q;反過來,在一定溫度下已達到飽和的空氣,當溫度升高后就不飽和了,可繼續接受水蒸氣。3、當i為常數時,如圖5-6中的BC線所示,這時濕空氣的散熱量與吸熱量相等,熱力學上稱為絕對條件。這就是前面討論的濕球溫度τ的數值與空氣的絕熱飽和溫度值相等,當空氣按絕熱過程降低溫度時即沿BC線移動,它與飽和線=1相交的溫度tB就等于濕球溫度τ。從圖中BC線可見:隨X的增加而增加,而t隨X的增加而降低,當X增加到XB時,=1,即X與均達到了最大值,而t降低到了最低值tB,即濕空氣處于飽和狀態,tB=τ,=1,X=XB。4、當相對濕度不變時,t、x、i都是同時增加或同時減小。
上一篇:冷卻塔隔聲罩
冷卻塔配水管道和水池對配水管和水池設計與布置的基本要求與原則為:1、配水管道應布置在水面以上,沿水流方向有0、001~0、002的坡度。2、配水管上應設閘閥,閘閥以暗桿式為宜,配水管末端應設管道沖洗和
噴水冷卻池噴水冷卻池雖然劃分在水滴水膜冷卻中,但實際上是水滴冷卻與水面冷卻相結合,而且往往是水面冷卻降溫比水滴冷卻降溫大。從熱水管噴嘴噴出的水滴,雖然噴水冷卻池剖面示意增加了水與空氣接觸的表面積,有利
循環冷卻水水源地面水、地下水、海水等都可以作為冷卻水水源。但作為循環冷卻水,不同的工業、不同的生產設備、、不同的換熱器等,其循環冷卻水的水質要求也有所不同,不論哪種水源,都應進行凈化處理,達到符合水質
冷卻塔節能節電節省投資節能節電,節省投資冷卻水循環利用節省水資源,同時節能節電、節省投資。這些是以冷卻水循環利用與直接排放進行比較的。為說清楚問題,以冷卻水量1萬td416th為例,進行以下方面比較。
冷卻塔可冷卻循環水量式中H——冷卻池中散熱能力Mcald;Q——可冷卻水量m3d;C——水的比熱Mcalt·℃,取C=1;γ——水的密度tm3,取ρ=1;t1——熱水排水溫度℃;t2——取水溫度℃。冷
冷卻塔空氣分配裝置在冷卻塔中,除了水的均勻分配和造成較大的自由表面之外,同時還存在著空氣沿冷卻塔斷面上的均勻分配的問題,目前要解決氣流的均勻分布對逆流式冷卻塔來說是十分重要的。為此在逆流式冷卻塔中設空
冷卻塔水傳導散熱和流散熱傳導散熱也稱接觸散熱,有時也稱接觸傳導散熱。這種散熱是指熱水水面與空氣直接接觸時的傳熱過程,包括傳導和對流兩種傳熱形式。如水的溫度與空氣溫度不一樣,將會產生傳熱過程,當水溫高于
冷卻塔水冷卻基本原理熱水通過冷卻設備把水溫降低下來的現象,在日常生活中也會經常遇到。如一杯開水用兩只杯子把開水倒來倒去,不久水溫就降低了,這就是使水形成水膜層或水滴,加大熱水與空氣的接觸面積,增加水的